是以方有治热以寒,寒之而火食不入;攻寒以热,热之而昏躁以生。邪热在胃则烦,故不得卧。
痈发于嗌中,名曰猛疽,猛疽不治,化为脓,脓不泻,塞咽,半日死,其化为脓者,泻则合豕膏冷食,三日已。其于春夏冬而病疟者,则病形多异,正以四时之气,寒热各有相反,皆能为疟也。
常求色脉之要,则明如日月而得其变化之要矣。绝者,断其所怀。
有一脉生数十病者,或痛或痈,或热或寒,或痒或痹或不仁,变化无穷,皆邪气之所生也。脏寒多滞,故生胀满等病。
按君火,凡火也;相火,真火也。失衣则阳明受寒于外,故为胀;食寒则胃气受伤于内,故为泄泻,胃者肉其应,胃病故形瘦。
水气居于肉中,故身重不能行。迟脉,一息三至,主虚寒,亦主在脏之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