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合化,水火交济,会于中宫,则人身之根蒂永固,故曰三才封髓。 元气足则肾脏温和,腰痛之疾不作。
胃寒者,可与理中汤。甚则耳鸣眩转,目不识人,善暴僵仆。
若证有可疑,寒热不辨,宜服嘉禾散。 古人云:"热不过附子,甜不过甘草"。
然疮形已具,即当分辨阴、阳,不可忽略。以上三法,皆可变通,但阴虚、阳虚,辨认不可不澈,上卷辨认法,切切熟记。
元阴不足为病者,火必旺,即为实邪,多红、肿、痛甚;元阳不足为病者,阴必盛,即为虚邪,多不肿痛。若下之早则哕,或胸满,小便不利,舌上如苔者,以丹田有热,胸上有寒。
张子和以风湿暍为主,申明巢氏之非,默契河间之意,伟王冰脾热之语,盖不知霍乱皆以湿为主,而有六化之别。今以洋参之甘苦,枣仁之酸敛,以扶其元阴。